读后感|《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2024-05-19 06:09

1. 读后感|《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吴晓波”
  
   记得从初中开始,看的一些所谓心灵鸡汤的书中都会告诉我们,心中有梦想就要去追寻,总会实现的。但是现在突然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只是有点伤感,因为在当今这个宣扬人人平等的社会。还记得之前美国对叙利亚的打击,一夜之间,一些尚在童年的孩子流离失所,更有甚,已经失去了生命,他们哪里来的追求自己喜欢的未来呢。
  
   在这本书里,他彻底沉淀自己变成一个读书人,他是旁观者,他欣赏张謇的商业救国,他信奉李普曼的职业观,他也是经历者,他喜欢他能像廖厂长一样存在着那么点理想主义。他其实更是期待经历过往那么多,能够最终跟米沃什一样纯粹地感慨,这世上没有一样我想占有/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书里的吴晓波是可爱的,字里行间证明他是可爱的人,也是带着一丝情怀的人,在商业评论中做了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没有丢失一直作为新闻人的信仰和价值观,特别令人羡慕、嫉妒,因为他不像很多人“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最终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今日中国的90后们,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你们第一次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它们甚至可以只与兴趣和美好有关,而无关乎物质与报酬,更甚至,它们还与前途、成就、名利没有太大的干系,只要它是正当的,只要你喜欢。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地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
  
   然而有很多的90后迷失了自己道路,之前很火的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背后透露了太多的共鸣。例如很多人知道要早睡,可是还是选择了熬夜,于是第二天还是疲惫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长此以往,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身体里的懒惰做斗争。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我今天讲这样的话,年轻的你未必会同意,但我经历过的事实正是,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我们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够掌握的只有当下所发生的。正是通过这一点点看似没什么用的努力,从而慢慢拼凑出自己所期待的未来。
  
   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更多的是对当代青年的'一种价值观的重塑,有很多找到了自己的所爱,并去为之努力奋斗,也有人选择麻痹自己,每天眼睁睁看着时间匆匆过去,在大学这样的“真空状态”下,当一个思想自由的读书人似乎是容易的,你对社会无所求,社会于你亦无所扰。可是出了校门,后来的20多年,却是一天接一天的不容易。有些话,一旦相遇,就很难忘怀。“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我们从旅行中获得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目的地本身。” “出发的目的已在半路遗失了,剩下的激情也便成了迷路的飞矢。”
  
   “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其实,你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马拉松长跑的话,在前1000米是否跑在第一真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吗?”
  
   “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所以想要得到什么,你就要付出相对应的成本。
  
   最近微博上推送了很多大新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过很开心的是,一些不论是某领域的专家还是素人都选择勇敢站在正义的一方,去与邪恶做斗争,而且最终战胜了邪恶,过程很让人感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勇敢的人,才能在思想上不断前进,从而推动整个思想史的发展。这本书并不是让人们去肆意妄为做自己想做的,而是让人懂得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时间,活在当下。
  
   中国的成长高度,并不以所谓的“全球第一高楼”为标志,而是以我们的思想为标准。我们的书单决定了我们的过去,同时也指向一个辽阔的未来。

读后感|《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2. 请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散文

  每个父亲,在女儿18岁的时候,都有为她写一本书的冲动。现在,轮到我做这件事了。
  
   你应该还记得,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问你一个问题:
  
   你长大后喜欢干什么?
  
   第一次问,是在去日本游玩的歌诗达邮轮上,你小学一年级。你的回答是,游戏机房的收银员。那些天,你在邮轮的游戏机房里玩疯了,隔三岔五,就跑来向我要零钱,然后奔去收银小姐那里换游戏币。在你看来,如果自己当上了收银员,那该有多爽呀。
  
   后来,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这个问题,你长大后喜欢干什么?
  
   你一次又一次地更换自己的“理想”。有一次是海豚训练师,是看了戴军的节目,觉得那一定特别酷。还有一次是宠物医生,大概是送圈圈去宠物店洗澡后萌生出来的。我记得的还有文化创意、词曲作家、花艺师、家庭主妇……
  
   16岁的秋天,你初中毕业后就去了温哥华读书,因为我和你妈签证出了点状态,你一个人拖着两个大箱子就奔去了机场,妈妈在你身后泪流满面,我对她说,这个孩子从此独立,她将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工作和城市,当然,还有喜欢的男朋友。
  
   在温哥华,你过得还不错,会照顾自己,有了闺蜜圈,第一次独自旅行,还亲手给你妈做了件带帽子的运动衫。你的成绩也不错,期末得了全年级数学一等奖。我们全家一直在讨论以后读哪所大学,UBC、多伦多大学还是QUEEN。
  
   又过了一年,我带你去台北旅行,在台湾大学的校园里,夕阳西下中漫步长长的椰林大道,我又问你,你以后喜欢干什么?
  
   你突然说,我想当歌手。
  
   这回你貌似是认真的,好像一直、一直在等我问你这个问了好多年的问题。
  
   然后,你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对流行音乐的看法,谈了对中国当前造星模式的不满,谈了日韩公司的一些创新,谈了你自认为的歌手定位和市场空间。你还掏出手机给我看MV,我第一次知道Bigbang,知道权志龙,我看了他们的MV,觉得与我当年喜欢过的Beyond和黄家驹那么的神似,一样的亚洲元素,一样的都市背街,一样的蓝色反叛,一样的如烟花般的理想主义。
  
   在你的眼睛里,我看见了光。
  
   作为一个常年与数据打交道、靠理性分析吃饭的父亲,我提醒你说,如果按现在的成绩,你两年后考进排名全球前一百位的大学,大概有超过七成把握,但是,流行歌手是一个与天赋和运气关系太大的不确定行业,你日后成为一名二流歌手的概率大概也只有百分之十,你得想清楚了。
  
   你的目光好像没有游离,你说,我不想成名,我就是喜欢。
  
   我转身对一直在旁边默默无语的妈妈说,这次是真的。
  
   其实,我打心眼里认同你的回答。
  
   在我小时候,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布置写作文“我的理想”,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战士、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或者是遨游宇宙的宇航员,现在想来,这都是大人希望我们成为的那种人,其实大人自己也成不了。
  
   这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记得有一年,我去四川大学讲课,一位女生站起来问我:“吴老师,我应该如何选择职业?”她是一位物理系在读博士生。我问她:“你为什么要读物理,而且还读到了博士?”她说:“是我爸爸妈妈让我读的。”“那么,你喜欢什么?”她说:“我不知道。”
  
   还有一次,在江苏江阴,我遇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商人,赚了很多钱,却说自己很不快乐。我问她:“那么,你自己喜欢什么呢?”她听到这个问题,突然怔住了,然后落下了眼泪。她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很小的时候,她就跟随亲戚做生意,从贩运、办厂到炒房产,什么赚钱干什么,但她一直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今日中国的90后们,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你们第一次有权也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它们甚至可以只与兴趣和美好有关,而无关乎物质与报酬,更甚至,它们还与前途、成就、名利没有太大的干系,只要它是正当的,只要你喜欢。
  
   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地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接下来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就特别地“乌龙”了。你退掉了早已订好的去温哥华的机票,在网上办理了退学手续,我为你在上海找到了一间日本人办的音乐学校,它只有11个学生,还是第一次招生。
  
   过去的一年多里,你一直在那间学校学声乐、舞蹈、谱曲和乐器,据说挺辛苦的,一早上进琴房,下午才出得来,晚上回到宿舍身子就跟散了架一样,你终于知道把“爱好”转变成“职业”,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你到底学得怎么样,是否有当明星的潜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你确乎是快乐的,你选了自己喜欢走的路。

3.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文/吴晓波
 
   每个父亲,在女儿十八岁的时候,都有为她写一本书的冲动。现在,轮到我做这件事了。
 
   你应该还记得,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问你一个问题:你长大后喜欢干什么?
 
   第一次问,是在去日本游玩的歌诗达邮轮上,你小学一年级。你的回答是,游戏机房的收银员。那些天,你在邮轮的游戏机房里玩疯了,隔三岔五,就跑来向我要零钱,然后奔去收银小姐那里换游戏币。在你看来,如果自己当上了收银员,那该有多爽呀。
 
   后来,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这个问题,你长大后喜欢干什么?
 
   你一次又一次地更换自己的“理想”。有一次是海豚训练师,是看了戴军的节目,觉得那一定特别酷,还有一次是宠物医生,大概是送圈圈去宠物店洗澡后萌生出来的。我记得的还有文化创意、词曲作家、花艺师、家庭主妇……
 
   十六岁的秋天,你初中毕业后就去了温哥华读书,因为我和你妈签证出了点状态,你一个人拖着两个大箱子就奔去了机场,妈妈在你身后泪流满面,我对她说,这个孩子从此独立,她将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工作和城市,当然,还有喜欢的男朋友。
 
   在温哥华,你过得还不错,会照顾自己、有了闺蜜圈、第一次独自旅行,还亲手给你妈做了件带帽子的运动衫,你的成绩也不错,期末得了全年级数学一等奖。我们全家一直在讨论以后读哪所大学,UBC、多伦多大学还是QUEEN。
 
   又过了一年,我带你去台北旅行,在台湾大学的校园里,夕阳西下中漫步长长的椰林大道,我又问你,你以后喜欢干什么?
 
   你突然说,我想当歌手。
 
   这回你貌似是认真的,好像一直、一直在等我问你这个问了好多年的问题。
 
   然后,你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对流行音乐的看法,谈了对中国当前造星模式的不满,谈了日韩公司的一些创新,谈了你自认为的歌手定位和市场空间,你还掏出手机给我看MV,我第一次知道Bigbang,知道权志龙,我看了他们的MV,觉得与我当年喜欢过的Beyond和黄家驹那么的神似,一样的亚洲元素,一样的都市背街,一样的蓝色反叛,一样的如烟花般的理想主义。
 
   在你的眼睛里,我看见了光。
 
   作为一个常年与数据打交道、靠理性分析吃饭的父亲,我提醒你说,如果按现在的成绩,你两年后考进排名全球前一百位的大学,大概有超过七成把握,但是,流行歌手是一个与天赋和运气关系太大的不确定行业,你日后成为一名二流歌手的概率大概也只有百分之十,你得想清楚了。
 
   你的目光好像没有游离,你说,我不想成名,我就是喜欢。
 
   我转身对一直在旁边默默无语的妈妈说,这次是真的。
 
   其实,我打心眼里认同你的回答。
 
   在我小时候,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布置写作文“我的理想”,保卫祖国的**战士、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或者是遨游宇宙的宇航员,现在想来,这都是大人希望我们成为的那种人,其实大人自己也成不了。
 
   这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记得有一年,我去四川大学讲课,一位女生站起来问我,“吴老师,我应该如何选择职业?”她是一位物理系在读博士生。我问她:“你为什么要读物理,而且还读到了博士?”她说:“是我爸爸妈妈让我读的。”“那么,你喜欢什么?”她说:“我不知道。”
 
   还有一次,在江苏江阴,我遇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商人,赚了很多钱,却说自己很不快乐。我问她,“那么,你自己喜欢什么呢?”她听到这个问题,突然怔住了,然后落下了眼泪。她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很小的时候,她就跟随亲戚做生意,从贩运、办厂到炒房产,什么赚钱干什么,但她一直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今日中国的90后们,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你们第一次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它们甚至可以只与兴趣和美好有关,而无关乎物质与报酬,更甚至,它们还与前途、成就、名利没有太大的干系,只要它是正当的,只要你喜欢。
 
   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的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接下来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就特别的“乌龙”了。你退掉了早已订好的去温哥华的机票,在网上办理了退学手续,我为你在上海找到了一间日本人办的音乐学校,它只有11个学生,还是第一次招生。
 
   过去的一年多里,你一直在那间学校学声乐、舞蹈、谱曲和乐器,据说挺辛苦的,一早上进琴房,下午才出得来,晚上回到宿舍身子就跟散了架一样,你终于知道把“爱好”转变成“职业”,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你到底学得怎么样,是否有当明星的潜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你确乎是快乐的,你选了自己喜欢走的路。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是台湾黑松汽水的一句广告词,大概是十二年前,我在一本广告杂志上偶尔读到。在遇见这句话之前,我一直被职业和工作所驱赶,我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我想,这种焦虑一定缠绕过所有试图追问生命价值的年轻人。(m.taiks.com)是这句广告词突然间让我明白了什么,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后来,当我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便问自己,你认为它是美好的吗?如果是,那就去做吧,从这里出发,我们去抵抗命运,享受生活。
 
   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十八岁的女儿。
 
   此刻是2014年12月12日。我在机场的贵宾室完成这篇专栏文字,你和妈妈在旁边,一个在看朋友圈,一个在听音乐,不远处,工人们正在布置一棵两人高的圣诞树,他们把五颜六色的礼盒胡乱地挂上去。我们送你去北京,到新加坡音乐人许环良的工作室参加一个月的强训,来年的一月中旬,你将去香港,接受一家美国音乐学院的面试。
 
   说实在的,我的十八岁的女儿,我不知道你的未来会怎样,就好比圣诞树上的那只礼盒,里面到底是空的,还是真的装了一粒巧克力。(来源)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4. 应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散文

  天色微亮,这是春天时节。夏天日长夜短,身上有些发热,故常在风口凉快。哪儿凉快上哪儿待着。我喜欢春天,亦爱夏日。苏州是在亚热带,四季分明。换季之间的辰光,往往令人不适。人吃五谷,难免要去看医生。凑巧,也会看到几例不吉利的人事。
  
   平凡生活积极进取
  
   电摩停车场在住院部的地下室内,从沉闷的地下室上地面必经肿瘤科。某次碰上了触目惊心的事。有瘦弱的老者躺着,脸上白布遮着被家人推出来送往北门方向。此刻“一路向北”还是“一路向西”已不再与他有何关系了。人之本性也好,人之情感亦好,与他不再关联。留下的是家人哭嚎或无声涕泣。更有甚者被直接装到盒材里,汽车后头的一溜烟,还有亲人们的无可奈何,是这个喧嚣世界的最后挽留。
  
   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人写了这一段文字耐人寻味:“都说俗世有轮回,可,在认真的经营好此生之后,不想再进入轮回里了!从此那些坦途坎境,爱恨情仇都与我无关。无知亦无觉,无爱亦无嗔。”莫言在《生疲劳》中告诫人们,做得像个人,无须害怕六道轮回。而我则认为做得像个人,应该是我们的信仰,至少是信念吧。人有了人性,那么你无所畏惧。身健不如心安,心安,则人生完整。有人畏惧这一刻,也有人不这样。生与死,仿佛是偶然性与必然性这一哲学原理的验证版。人走了,无非是再次证明牛顿的.能量守恒定律成立。生意谓着必有一死,死后必然会重生。只是从一种形态转换到另一种形态。于是我坦然面对名利与浮沉。
  
   如果你来,我带你去山塘街看“西洋镜”。那艺人,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衫,天津口音,一板一眼,不急不缓,嗓音清亮,面带微笑,乐呵呵地问道:“小妹妹,小哥,看见秋香了吗?看到陈世美的头掉了吗?”
  
   水是苏州的灵魂,灵动而生生不息,小桥流水自然成了游客玩味咀嚼的地方。望着古戏台旁密密的候船游玩的人们,“谁是真君子,谁又是伪君子呢?”
  
   去太湖西山叩首作揖问钱穆大师,何为真假君子?人生清芬与酸楚,其中个味唯有自己品了。陈世美的头掉了吗?那是肯定的!他是个极至的伪君子,注定灭亡!
  
   据报道,苏州被称为上海人的“人生后花园”。在苏州,2016年苏州墓地最高价格为每平米12万元,均价则在每平米3万元。这与上海墓地价格差了两倍,但也超过了苏州本地房价。2017年2月,苏州新房均价为每平方米21110元。在网上,这被调侃为“活着当房奴,死后当墓奴”。3月2日,苏州清明工作会议还要求,新建墓穴,单穴不超0.7平方米,双穴不超1平方米。禁止为尚未死亡人员购置墓穴。总之,苏州不仅要对墓地面积进行限制,还对户口进行限购。这被网友戏称为比楼市限购还要严厉的墓地限购令。
  
   “当我老了”,看淡,放下?
  
   我们追求现世安稳,诗意生活;还得追寻人生后花园的一席之地。现实生话容不得我们哆嗦。悄悄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洒脱的人生理想境界而已。
  
   马云一句话值得我们玩味:理想要有的,说不定就实现了呢?
  
   财经作家吴晓波写道:“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是台湾黑松汽水的一句广告词。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面对生命的抉择,哆嗦也好,勇敢前行亦罢,逝者如斯,我们应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5.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吴晓波 著 
   “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 
    “所有的青春都在为中年作准备……” 
    那些曾经虚度的光阴,在此刻,仿若都得到了验证,不知不觉中,中年就是这样悄然而至的。过的生活,都是曾经你想要的么?现在的你,亦如是你曾期许的模样吗?答案肯定与否,都在于自己。 
    这本书,几年前就已购得,但我当时只是将其拆开,并未读下去,具体原因已想不起来了。今日,拂去它上面的灰尘,就像挥去这几年的时光一样,它又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我面前,而我几年的光阴,却一去不复返。 
    “林肯说,人到40岁,就该替自己的长相负责了……”这个于我而言,已不再遥远。希望未来的时光,可以浪费的,都是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事物皆因喜欢,而变得美好,不是么?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6.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介绍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2015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晓波。

7.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内容简介

“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本书收录了吴晓波近年散文作品59余篇,不同于商业作品的理性客观,散文中有他为人父的舐犊情深,有与故人相交的依稀往事,有身为知识分子的冷眼世情,有浸淫商业世界几十载的犀利勾画。时光有味,岁月留声,每一篇都是最诚挚的表达。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内容简介

8.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作品鉴赏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第一本散文集】从近年散文作品500余篇中精选59篇,包括关于人生、关于财富、关于商业多重表达。这些文字其中也体现了他从籍籍无名到“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的文脉轨迹。·【一位财经作家的私人表达】书中吴晓波既用深情地笔触写下给女儿的文字、对人生的感悟,也以相对感性的视角回忆和记录了一些人事,如王石、褚时健、罗振宇、秦朔、何志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