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2024-05-06 02:34

1.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方式

法律分析:混合所有制是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属性的客观要求。它使得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推进到新的高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应了全球化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本的代理人和政府投资出资人代表,是我国社会经济群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有序高效发展,也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完善企业产权保护制度,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优化国有企业控制权分配,实现激励约束相容,对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和提高效用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当前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创新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第七条 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第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第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制定。

3.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法律分析: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基金以及改制重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五条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4.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主要有3种:国资证券化、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
第一种,国资证券化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上一轮国企改革中,国资证券化措施就已经在央企和地方国企大量推行。从在各地已经发布的国企改革指导计划来看,提高国资证券化水平被放在重要位置。然而,目前仍有大量国有资产未上市。
第二种,2016年8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对外下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对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涉及的试点企业条件、持股员工范围、出资入股方式、入股价格、股权结构、持股比例、股权流转等关键事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三种,战略投资者不同于财务投资者,其投资的目的除了获取财务回报以外,还有其战略投资的目的。引入战略投资者,企业不仅可以获取资金上的支持,也能获得投资者在公司管理或技术方面的支持,由于战投同公司之间一般属同一行业或相近行业,或是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在企业发展上有密切联系,因此引入战投有利于双方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这些观点都出自“中国管理大数据交易平台”的大数据报告——“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进展综述”,推荐你去看看,肯定受益良多。

5.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公司组织形式变革,混合所有制是指界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所有制结构形式,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混合体。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个经济组织中,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相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而言的。显然,作为公司组织形式的股份制、有限责任、股份合作、合伙制、两合制等企业组织制度,和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范畴;虽然所有制结构不同,但公司组织制度大致相同。
 
  混合所有制是经济后续改革的顶层设计,当前将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思路的提法,实际上是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新界定,是对私有制和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作用和地位的重新认识。改革前,我国实行消灭“私有制”的政策;改革开放后,允许少量个私经济存在,私有制开始在出现。
 
  明确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同等地位,并专门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认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6. 混合所有制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间的共同发展和有效制衡,核心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成功转换。总结相关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破解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为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工作,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准确理解和重点把握以下5个方面的事项。

体制方面,进一步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配套制度建设。一是按照《公司法》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股东会和董事会制度,将股东会和董事会职权落到实处,成为股东之间讨论研究公司重大经营发展事项的主要平台,努力保障民营股东的话语权。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往往成为国资监管等外部监督重点关注的对象,“三个区分开来”和容错机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的具体措施需要进一步深化。三是目前定价方式与市场化要求存在差距,需要在评估方法选取和定价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决策机制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好“两个一以贯之”。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国有企业事无巨细,把党委(党组)研究作为处理企业绝大多数经营发展事项的前置程序,没有真正发挥好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有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片面强调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工作力度不够。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辅相成,需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实践中得到深入全面落实。

激励机制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调动经理人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目前已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些国有企业,更加注重引进资金和股权混合的目标,对公司治理机制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搞活国有企业的目标尚未落到实处。下一步,应重点从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中长期激励机制、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入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利益分配方面,进一步兼顾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利益。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在设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时,要统筹兼顾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各自利益,促成双方合作共赢,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

7.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什么意义?

我之前在听中大咨询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题讲座时有讲到其重要性和意义。重要性: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是在改革开放中,结合当前的国情所形成的特殊所有制形式,是符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意义: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融合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优势的重要手段。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对当前资源的综合性整合和利用代表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如果靠企业自身的发展是难以实现做大、做好、做强的战略目标。所以,国有企业要发挥其在人才、技术和政策的综合优势,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民营企业的市场化经营优势发展企业,实现企业做大、做好、做强的战略目标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引入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有效路径。通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可以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合作,对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定位更加明确,让国有资本发挥出在资本市场上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是让国有资产实现增值和保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在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过程中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另一个动力是改善国有企业的权利分配等问题,改变一家独大的局面,让更多的股东参与到决策中来,可以起到让股东们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目的,还可以减少公司的管理成本,完善公司内部的监管体系。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什么意义?

8.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什么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改革方案,目的是引入民资促进生产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正式引入民资。
1.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公司组织形式变革
混合所有制是指界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所有制结构形式,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混合体。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个经济组织中,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相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而言的。显然,作为公司组织形式的股份制、有限责任、股份合作、合伙制、两合制等企业组织制度,和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范畴;虽然所有制结构不同,但公司组织制度大致相同。
2.混合所有制是经济后续改革的顶层设计
当前将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思路的提法,实际上是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新界定,是对私有制和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作用和地位的重新认识。改革前,我国实行消灭“私有制”的政策;改革开放后,允许少量个私经济存在,私有制开始在中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