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分别是指那两国家?

2024-05-19 00:33

1. 两伊战争分别是指那两国家?

两伊战争分别是伊朗和伊拉克。
两伊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 第一阶段,伊拉克全面进攻,伊朗组织边境防御和反攻。1982年2月,伊朗发展反攻势头,伊拉克被动挨打。
1984年开始,双方展开地面拉锯战,加强空中与海上袭击。第四阶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再次攻入伊朗境内。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扩展资料:
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为破坏对方经济和切断石油出口运输线,发生了“油轮战”和“袭城战”,双方竞相攻击对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袭击出入对方港口的油轮。
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国家等都曾多次出面调停,但由于双方条件相距甚远,未能奏效。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
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
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使双方死亡约100万人,伤约170万人,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17倍,整个经济损失高达约6000亿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伊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80年9月22日 两伊战争爆发

两伊战争分别是指那两国家?

2. 两伊战争在历史上是指哪几个国家?

  两伊战争(英语: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波斯语:جنگ تحمیلی)、神圣抗战(波斯语:دفاع مقدس)、或伊朗**战争(波斯语:جنگ تحمیلی),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战争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意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馀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朗与美国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战争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第三时期,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联合国停火决议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啊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伊朗伤亡和被俘10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3. 两伊战争是指哪两个国家的战争。

  两伊战争(英语: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波斯语:جنگ تحمیلی)、神圣抗战(波斯语:دفاع مقدس)、或伊朗**战争(波斯语:جنگ تحمیلی),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战争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意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馀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朗与美国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战争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第三时期,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联合国停火决议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啊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伊朗伤亡和被俘10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两伊战争是指哪两个国家的战争。

4. 什么是两伊战争?

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两伊战争,即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结束,历时八年。领土争端是导致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宗教派系对立、民族纠纷、领导者个人恩怨也是引起战争的起因。这是二战之后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战争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使紧张的海湾局势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两伊是紧密邻邦,其接壤边界线长1280公里,双方在领土、民族、宗教等方面矛盾由来已久,谁都不让步,即便是已达成协议的问题都不诚心解决。
伊朗人口3400余万,主要是波斯人,阿拉伯人只有200万左右。长期以来,阿拉伯人一直进行着要求民族平等和争取自治的斗争。霍梅尼执政前曾答应给予自治,但执政后却未履行诺言。阿拉伯人起来反抗,伊拉克则对其提供武器和经费,霍梅尼对此极为痛恨。另外,两国境内均有数百万库尔德人,双方都支持双方的库尔德人反对对方政府。这样,民族纠纷的积怨愈结愈深。
战争直接起因是,1978年伊朗发生动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执政。霍即宣扬输出“伊斯兰革命”,并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8月,伊朗单方面宣布不承认阿尔及尔协议。9月上旬,伊拉克用武力收复了长期被伊朗控制的扎因高斯等地,随后也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由此导致了两伊战争的爆发。
战争开始后,双方投入的兵力为:伊拉克10个师,11万余人,1500辆坦克,300余架飞机;伊朗7个师,7万余人,1000余辆坦克,150余架飞机。此外,双方各有数万名后备役部队参战。战争大体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80年9月22日至1982年7月12日)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拂晓,伊拉克出动大批飞机,袭击了伊朗首都德黑兰以及大不里士等15个城市和空军基地。23日凌晨3时,地面部队5个师(其中装甲师3个、机步师2个),约5万余人,1000余辆坦克,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29日,深入伊朗境内15-30公里,占领了伊朗近400平方公里的领土,控制了阿拉伯河东岸地区。这一阶段,历时40天,伊拉克利用突然袭击获得先机之利,夺取伊朗纵深30-90公里不等的大片土地,赢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1980年11月,伊朗进行局部反攻,伊拉克转入全线防御。由于伊拉克无力进一步发动有效的进攻,步步陷入被动。伊朗稳定了战局,逐步改变了被动态势。
从1982年3月起,伊朗转入反攻,伊拉克被迫退却。3月22日凌晨,伊朗出动正规军3个师和一部分革命卫队,共3万余人,发动了代号为“胜利行动”的反攻战役。收复了扎迪赫阿巴斯等城镇,约2000平方公里的失地,伊拉克被迫后撤30至60公里。
伊朗在取得战役胜利后,调整部署,经过约1个月的准备,于4月30日凌晨,发起了代号为“圣城行动”的进攻战役,主力突破了伊拉克部队防御,前出至两国边界附近,南下威胁霍拉姆沙赫尔城。6月10日,伊拉克宣布单方面停火,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从此,两国边界基本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二个时期(1982年7月13日到1984年3月)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夜,伊朗以正规部队革命卫队等共约10万余人,在猛烈炮火支持下,在宽达60公里的正面上,兵分三路对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地区发动了代号为“斋月行动”的进攻战役。深入伊拉克境内8至20公里。14日晨,伊拉克以1个师和2个旅的兵力,在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进行阻击,并迅速转入反攻,迫使伊朗部队退至距边界约5公里的伊拉克境内的一个弧形地带踞守。此后,伊朗又发动三次进攻,都未能取得进展。
1982年10月1日起,伊朗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10月1日凌晨,伊朗部队出动5万余人,向伊拉克边境城市曼达利地区发动了代号为“穆斯林伊本—阿吉勒”战役,控制了曼达利至纳夫塔哈纳之间的战略公路,对巴格达形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先后发起7次反击,把伊朗部队阻止在边境一带。从1983年2月起,伊朗主要在中线和北线发动了“曙光1、2、3、4、5号”攻势。伊拉克凭借在国内作战的有利条件,对伊朗的攻势组织了有效的反击,基本守住了防线。由于战斗激烈,双方损失较重,至1984年3月底,伊朗攻势基本停止。
第三个时期(1984年4月至1988年8月),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并进行“袭船战”和“袭城战”,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1984年4-5月,伊拉克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袭船战”,最多时,一天有8艘伊朗船(多为油船)受袭。8月,伊拉克开始大规模空袭哈尔克岛,并袭击来往于该岛的油轮,破坏伊朗的石油出口。1984年6月-1985年6月,伊拉克又发动了“袭城战”,伊朗近400座城市受袭。随后,双方的“袭城战”进一步升级。1988年2月27日,“袭城战”达到了8年来的最高峰,伊拉克出动飞机轰炸了德黑兰炼油厂。第二天,伊朗进行报复,轰炸了巴士拉及其他5个城市,29日,还向巴格达发射了3枚导弹。“袭城战”使双方的许多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炸死炸伤了一大批平民。
与此同时,在海上双方展开了“油轮战”。伊拉克从1984年开始,发动了一场袭击油轮的攻势。为迫使美国等国家进一步向伊朗施加压力,伊拉克还用导弹打击巴拿马、希腊、科威特、英国、美国等国的油轮,企图将美国卷入海湾冲突。
1987年7月22日,美国公开卷入两伊冲突。11日,美国出动武装直升机首次袭击了正在公海布雷的伊朗“阿杰尔”号登陆艇。10月8日,又出动武装直升机攻击伊朗的4艘炮艇,击沉2艘,击伤2艘。10月15日、16日,伊朗发射岸对舰导弹,击中了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美国“森加里”号油轮和悬挂美国国旗的科威特油轮。1988年7月3日,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用导弹击落了一架飞临霍尔木兹海峡上空的伊朗航空公司的A300型大型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全体人员遇难。
两伊武装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在第二天就做出了反应,表示欢迎安理会的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伊朗既没接受,也没表示反对。1988年7月18日,伊朗出人意料地宣布接受598号决议,就在前几天,它还宣称要进行持久战。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主持下,两伊外长终于坐在一起,为最终结束战争进行谈判,结果一致同意停止战争,但双方在边界划分、战争责任、赔偿、交换战俘等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至此,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中东、波斯湾地区爆发的一场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双方血战8年,结果两败俱伤,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国共伤亡约100余万人,仅伤亡人数一项就大大超过1948年以来历次阿以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8年战争,两伊在军费开支上共耗资2000多亿美元,其他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两伊战争如此高的消耗,是二战后局部战争少有的。
1984年5月开始的“袭船战”,不仅给双方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引起了整个海湾局势的紧张,导致了外国在海湾军事力量的大量增加。这是二战以来,外国军事力量在海湾地区的最大规模的集结。
两伊战争,双方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技术武器装备,美国、前苏联和法国等,将一些新式装备卖给交战双方使用,这些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战斗数据,为有关国家研制和装备同种武器提供了重要经验。

5. 什么是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名称: 两伊战争 
地点: 阿拉伯河 
时间: 1980 
参战方: 伊朗 伊拉克 
 结果: 两败俱伤 
伤亡情况: 伊朗 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
伊拉克 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什么是两伊战争?

6. 两伊战争是哪两国在哪一年开战?

  两伊战争(英语: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波斯语:جنگ تحمیلی)、神圣抗战(波斯语:دفاع مقدس)、或伊朗**战争(波斯语:جنگ تحمیلی),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战争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意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馀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朗与美国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战争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第三时期,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联合国停火决议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啊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伊朗伤亡和被俘10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7. 两伊战争的原因?

两伊战争的起因错综复杂,既有长期的领土争端,宗教派系对立,又有民族纠纷和领导者个人恩怨掺杂其中。领土问题是导致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河的边界划分问题;二是波斯湾入口处3个小岛的主权归属问题。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伊朗和伊拉克南部的自然边界。这段边界原以该河伊朗一侧的浅水线为界,河流主权归属伊拉克。根据1914年双方划界委员会会谈纪要和1937年签订的边界条约,双方同意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两段(共约11公里)以该河深水线为界。此后,伊朗一再要求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为边界线,并对阿拉伯河实行双方共管,伊拉克则坚决反对。1975年3月,两国领导人就边界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当时处境困难的伊拉克同重按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划定两国河界。伊朗也答应归还扎因高斯等4个地区约300平方公里的原属伊拉克的领土,并承诺不再支持伊拉克库尔德族的反政府武装斗争。事后,伊朗迟迟不交割土地。伊拉克认为《阿尔及尔协议》是“奇耻大辱”,多次要求重划边界,均遭伊朗拒绝。另一问题是1971年伊朗占领了波斯湾入口处的阿布穆沙、大通布和小通布3个小岛,并使之成为可以控制波斯湾出入航道的军事基地。伊朗的行动遭到海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的激烈反对。 

宗教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重要原因。伊朗和伊拉克同是伊斯兰教国家,两国的穆斯林多数属于激进的什叶派。 

但两国什叶派穆斯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迥然不同。 

1979年初,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建立了以什叶派高级教士集团为核心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而伊拉克复兴党政府在政治生活中却努力使政教分离,削弱宗教势力,将宗教活动纳入政府控制的轨道。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虽然占国内人口的多数,但长期以来,却处于被统治地位,激进的什叶派对此十分不满,长期与政府进行对抗。 

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都有一个少数民族——库尔德族。伊朗支持伊拉克境内200万库尔德人的自治要求,伊拉克也支持伊朗境内的库尔德人进行反对伊朗政府的斗争。 

此外,从1964年到1978年,霍梅尼受伊朗国王迫害一直在伊拉克的纳贾夫附近流亡传教。1978年初,萨达姆以“煽动伊拉克境内什叶派叛乱”的罪名将霍梅尼驱逐出境,迫使他辗转法国。霍梅尼对此一直怀恨在心,并发誓要复仇。参考资料:http://iask.games.sina.com.cn/b/7779585.html

两伊战争的原因?

8. 两伊战争的爆发过程是怎样的?

1.伊拉克首开战端
1980年9月22日午夜,伊拉克突然出动大批飞机空袭伊朗,随后以5个师又2个旅近7万人和1200辆坦克的地面部队,分北?中?南3路在北起席林堡?南至阿巴丹约690公里的边界上,先北后南向伊朗境内推进,占领席林堡?梅赫兰?富凯和博斯坦等10个城镇;10月24日又夺取霍拉姆沙赫尔西区,包围苏桑盖尔德?阿巴丹,控制近2万平方公里的伊朗领土?伊朗仓促应战,驻边境地区的4个师退守重要城市,并急调增援部队阻滞对方进攻,同时出动大批飞机轰炸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与石油设施?
11月,伊拉克因阿巴丹等城镇久攻不克,进攻势头锐减;伊朗乘机开始局部反攻?1981年9月27日,伊朗转入全面反攻,先后组织阿巴丹?博斯坦?胡齐斯坦和“圣城”等战役,逐步收复失地,取得战场主动权?1982年6月,伊拉克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从伊朗撤军?
推翻或动摇萨达姆政权,伊朗出动10万兵力发起“斋月”战役,首次进入伊拉克境内作战,占领巴士拉地区约100平方公里土地?至1984年2月,又先后发动“穆斯林?本?阿格勒”?“回历一月”?“曙光”和“曙光”1~6号等9次战役,占领伊拉克北部和南部共约300多平方公里领土?2月22日,伊朗发起“海巴尔”战役,攻占伊拉克南部盛产石油的马季农岛及其周围地区共约1000平方公里土地?伊拉克消极防御,被动挨打,多次要求停战,均遭拒绝?
2.伊朗不甘人后
1984年2月,伊朗不顾伊拉克停战要求和国际调停继续发展进攻,企图迫使萨达姆下台,建立伊拉克伊斯兰共和国?至1988年3月,先后发动“巴德尔”?“曙光”8~9号?“圣城”1~9号和“佐法尔”1~6号等50多次战役?在1986年2月的“曙光”8号战役中,攻占伊拉克南部主要出海口法奥地区;在1988年1月的“圣城”2号战役中,夺取伊拉克北部约110平方公里土地;在1988年3月的“曙光”10号战役中,占领伊拉克北部重镇哈莱卜杰,夺地1000多平方公里?其他战役则多数受挫,占地得而复失?
伊拉克守中有攻,先后在中线和南线多次组织进攻战役,并利用伊朗反政府武装配合作战?为改变战场态势,阻止伊朗进攻并削弱其战争潜力,伊拉克除在地面战斗中使用化学武器外,还先后于1984年2月和1985年3月率先进行“袭船战”和“袭城战”,攻击对方石油输出终端和军事?经济目标?伊朗针锋相对予以还击,在空军力量不足情况下率先使用地地弹道导弹,引起双方“导弹战”?
由于伊朗使用导弹袭击科威特并威胁海湾其他国家的石油输出,美?苏?英?法等国自1987年7月起先后出动80多艘军舰在海湾为油轮护航?美海军曾多次同伊朗发生冲突,战火由两伊边境蔓延到海湾地区?
1988年上半年,伊朗经济危机加剧,国际压力增大,战场形势恶化?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继续对伊朗纵深目标实施导弹袭击?
1988年4月,伊拉克开始全面反攻,先后通过“斋月行动”?“信赖真主”等战役,收复法奥等南部失地和北部山区,并攻占伊朗的代赫洛兰及其周围地区,随后主动撤离;在其他地区共占领伊朗2000多平方公里土地?1988年7月14日,伊朗政府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和平解决争端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在联合国军事观察团监督下实现停火?1990年伊拉克因侵占科威特面临严重的海湾危机,于8月15日宣布5天内从伊朗撤军,接受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并开始释放战俘?至此,两伊结束战争状态?
两伊战争中,伊朗亡35万人?伤70万人?被俘3万多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亡18万人?伤25万人?被俘5万多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约5400亿美元?
在双方“袭船战”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战争使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
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